在我國,2011年6月開始實施的《墻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規范》中有關“建筑及建筑節能設計”中已經明確規定,石棉纖維屬致癌物質,嚴禁生產使用含有石棉纖維的墻體材料和相關板材。那么由誰來取代含有石棉的傳統建材?在當前新一輪新型城鎮化背景下,面對巨大的建筑市場,近年來興起的以鋼結構建筑為代表的綠色建筑憑借著其健康、適用和高效的特點,成為了今后建筑業發展方向。
鋼結構建筑
依據國務院頒發的《綠色建筑行動方案》和《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》的要求,各建筑企業紛紛開始搶灘鋼結構材料、技術等各個細分市場。
“鋼結構住宅的難點技術在于墻板。”中國建筑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王明貴告訴記者,我國目前新型墻體材料匱乏,建筑工業化基礎薄弱,市場出現的墻體板材產品少,質次價高,滿足不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需要;也間接造成鋼結構住宅“成本高、推廣困難”的客觀現狀。
因此,如何研發一種“質高價低”的新型墻體板材,以及在充分發揮鋼結構“健康、環保”的優勢基礎上,將鋼結構住宅的造價做到市場能接受的程度,這關系到相關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否占領市場制高點。
業內人士也指出,提升鋼結構建筑企業的技術創新,將鋼結構建筑的綜合成本接近甚至低于鋼筋混凝土建筑成本,成為未來鋼結構發展的關鍵,也是我國綠色建筑推廣普及的核心。